<正>当下的诗歌教学侧重于诗歌语义的辨析,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诗歌主题做类型化评价。这种普遍的诗歌教学模式忽略了诗歌是一种感性的语言材料,可歌可吟、可闻可感。本文以现代诗《雨巷》为例,通过节奏、用韵、诗行布局等要素的考察来再现"雨巷"这一特定场景,捕捉诗人情感的踪影,进而探讨该诗的主题。一、节奏《雨巷》全诗分7小节,我们先大致梳理小节内部的节奏:诗歌一开始出现一个物象——"油纸伞",而且诗人使用了一个动词——"撑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