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水平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的影响。获取3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体重(605±35) kg]的瘤胃液,按1∶2比例与缓冲液混合用作发酵液。根据饲粮NFC/NDF水平[1.38(A)、1.19(B)、1.08(C)]将发酵底物分为3组,体外发酵48 h。在2、4、6、12、18、24、36和48 h时测定产气量(GP);在第6、12、24和48 h时,每组取出4个发酵瓶采集发酵液,测定pH后将样品分装冻存在-20℃冰箱,用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乳酸、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用于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的样品置于液氮中保存。结果表明:1)饲粮NFC/NDF水平、发酵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GP、pH、MCP、NH3-N、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NFC/NDF水平及其与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乙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发酵时间对乳酸和丁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1)。2)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主要细菌(平均相对丰度大于1%)的相对丰度随发酵时间显著变化(P<0.05)。在门水平上,核心菌群的地位不变;在属水平,部分细菌的优势地位发生改变。其中未分类的RF16和未分类的克里斯滕森菌科相对丰度在12 h后降到1%以下;而Oribacterium和巨球形菌属相对丰度从低于1%逐渐增加到10%以上。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解琥珀酸菌属与GP、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呈显著负相关(r<-0.9,P<0.05),Oribacterium与GP和MCP呈显著正相关(r>0.9,P<0.05)。由此可知,在瘤胃体外发酵过程中,饲粮NFC/NDF水平与瘤胃微生物区系间存在交互作用,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经历了动态变化;此外,发酵产物与部分细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