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光固化型和含氟光固化型釉质黏结剂对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有一定封闭作用,含氟光固化型釉质黏结剂还能通过释放氟离子实现防龋功能,但缺乏对氟化物较长时间释放的研究,尤其缺乏经历1-3个月氟化物释放后局部致病菌量的变化信息。目的:分析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上前牙使用不同组分釉质黏结剂黏结固定矫治器引发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表达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就诊于上海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90例,其中男43例,女47例,平均年龄(13.27±1.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化学固化组应用UniteTM黏结树脂进行固定矫治器的黏结,光固化组应用Transbond XT光固化树脂进行固定矫治器的黏结,含氟光固化组应用GC光固化正畸黏结用水门汀进行固定矫治器的黏结,每组30例。在黏结托槽当天(初始黏结)及第1,2,3个月复诊时收集患者上前牙龈下菌斑标本,应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增殖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组内比较:随着黏结时间的增加,化学固化组3个月复诊时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显著高于初始黏结时(P <0.05);光固化组1个月复诊时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低于初始黏结时(P <0.05);含氟光固化组1,2个月复诊时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均低于初始黏结时(P <0.05)。化学固化组复诊1,2,3个月时的变形链球菌表达高于初始黏结时(P <0.05);含氟光固化组复诊1,2,3个月时的变形链球菌增殖表达均低于初始黏结时(P <0.05);光固化组复诊时的变形链球菌增殖表达与初始黏结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组间比较:1个月复诊时,光固化组、含氟光固化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低于化学固化组(P <0.05);2,3个月复诊时,含氟光固化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低于光固化组、化学固化组(P <0.05)。1,2,3个月复诊时,光固化组、含氟光固化组变形链球菌增殖表达低于化学固化组(P <0.05),含氟光固化组变形链球菌增殖表达低于光固化组(P <0.05)。(3)结果显示,在固定正畸中,使用不同组分的釉质黏结剂黏结托槽后,短期内对患者口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增殖表达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含氟光固化釉质黏结剂在托槽黏结初期有助于减少牙釉质脱矿、龋病和牙周炎症的发生。
-
单位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