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临床特点及采用蒽环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疗效和远期生存,并分析全血EBV-DNA及病理组织EBER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34例初治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1(33~78)岁,男女比例为0.62︰1.00,Ⅲ/Ⅳ期患者比例达97.1%,易合并免疫现象。一线方案采用CHOP/CHOEP方案联合或不联合西达本胺治疗,总体完全缓解率为29.4%,总有效率为61.8%。中位随访时间为24(1~59)个月。整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为57个月,1年及2年OS率分别为64.6%和56.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1个月,1年及2年PFS率分别为41.3%和27.6%。西达本胺+CHOP/CHOEP组的OS及PFS曲线均呈现优于CHOP/CHOEP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和P=0.135)。25例(73.5%)患者存在全血EBV-DNA或病理标本EBER检测至少一项阳性。治疗前全血EBV-DNA阳性AITL患者的OS及PFS相对于EBV-DNA阴性者较差(P=0.034和P=0.057),但病理组织EBER的状态对生存并无显著影响。结论:AITL好发于老年人,起病多为疾病晚期,常合并自身免疫现象。EBV参与了多数AITL患者的发病,全血EBV-DNA阳性与AITL的不良预后相关,EBER状态对生存无显著影响。AITL患者仅应用CHOP/CHOEP方案化疗所获得的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有望提高化疗的有效率及改善AITL患者的远期生存。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