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3.0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7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A组40眼行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40眼行3.0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两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和平均超声能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水肿情况、角膜散光、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眼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A组为8.18±11.22s,B组为7.82±2.12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超声能量:A组为(17.25±4.22)%,B组为(17.64±4.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相比,内皮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部分患者术眼角膜水肿,其中A组共有9眼,B组共有6眼,3~5d后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术后1wk两组角膜散光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改变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mo后,两组各自散光的又趋于稳定,术后1、3mo两组角膜散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 wk,1 mo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mo两组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软性或中等度硬核,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与传统的3.0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相比,能有效地减少手术源性散光,而且散光状态比较稳定,有利于视力的早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