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凹陷异常高孔带成因与勘探深度下限

作者:张磊; 孟元林; 曲国辉; 陶士振; 陶泳行; 宋丽环; 杨威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 37(01): 87-93.
DOI:10.19658/j.issn.1007-2802.2018.37.003

摘要

为了预测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勘探深度下限,根据测井孔隙度、实测孔隙度等资料,研究了福山凹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和成因。结果表明,福山凹陷纵向上发育4个异常高孔带(Ⅰ-Ⅳ),其深度范围分别为9001700 m、18002850 m、28503500 m、35004200 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20%36%、12%27%、8%28%、5%23%;第Ⅰ、Ⅱ、Ⅲ高孔带的成孔机制,是干酪根脱羧形成的有机酸溶蚀储集层中的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次生孔隙,第Ⅳ高孔带主要由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无机酸溶蚀储集层形成;福山凹陷储集层中的岩屑主要为石英岩,具有良好的抗压实性能和护孔作用;福山凹陷储集层含油气的孔隙度下限为10%,勘探深度下限为4100 m,对应于异常高孔带消失、致密砂岩出现的深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