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芒萁是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指示性植物,通过探究不同生态修复年限下的离子型稀土矿区内芒萁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矿区的生态修复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选取3处不同修复年限的稀土矿区和1处未开采地为研究样地,采集样地内芒萁的叶片和地下茎根,探究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叶片C、N和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44.62~454.30g/kg、6.87~10.68g/kg、0.31~0.46g/kg;根茎C、N和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68.36~424.63g/kg、3.31~4.23g/kg、0.16~0.26g/kg;②芒萁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除P外)的相关性强于根茎,与0~10cm土层土壤相关性强于10~20cm土层土壤;③不同生态修复年限下芒萁叶片N/P均大于16且该研究区土壤严重缺磷,芒萁生长受磷限制,因此,离子型稀土矿区的生态修复期应增加磷肥施用量以促使芒萁更好地生长。
-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