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胃肠道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胃肠道内的菌群常参与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协同维持机体的平衡状态。多项研究发现消化道内细菌种类和数目的变化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菌可通过毒力因子、生物膜、代谢产物等多种因素参与致肿瘤作用,甚至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然而,细菌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地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对细菌致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胃肠道肿瘤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
    杭州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