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存在秦岭、祁连造山带等多套物源体系,各源—汇系统单元要素定量表征相对薄弱,制约了对不同源—汇系统差异及其约束下构造—沉积充填过程研究。【方法】以下二叠统山西组为研究对象,综合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碎屑锆石定年等手段,阐明了各源—汇系统构造背景、古坡度及沉积体系等单元要素的差异,并重建了南部地区山西组多源—汇系统复合影响下的构造—沉积模式。【结果】(1)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在山西组沉积时期存在北祁连、北秦岭西与北秦岭东三大源—汇系统。北祁连源—汇系统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δEu均值为0.60,顺物源方向平均古坡度为0.045°;北秦岭西段源—汇系统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δEu均值为0.75,平均古坡度为0.04°;北秦岭东段源—汇系统轻稀土元素较为富集,δEu均值为1.05,平均古坡度为0.048°;(2)各源—汇系统接受来自中亚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基底、北秦岭东、西段及北祁连造山带的物源,但以华北克拉通基底为主;(3)各源—汇系统内物源区构造背景均以主动大陆边缘为主,被动大陆边缘次之。【结论】受勉略洋俯冲作用,鄂尔多斯地区南部表现为板块持续汇聚的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北秦岭东段源汇系统源区隆升程度最高,山西晚期相对富砂,以三角洲平原到前缘过渡沉积为主,延伸规模最小;北秦岭西段源汇系统源区隆升程度最低,早期富砂晚期贫砂,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延伸范围最广;北祁连源汇系统源区隆升程度中等,以三角洲平原向前缘过渡沉积为主,延伸范围适中。
-
单位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