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1960~2017年广西地区2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分析了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变化规律,根据Kendall’s tau探讨了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着降水历时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各历时降水贡献率随着降水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3d降水历时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4d降水历时的贡献率。河池、来宾、龙州、平果、柳州、百色、南宁和围洲岛的1~5d的降水贡献率较大,蒙山、桂平、钦州、东兴、防城、那坡和靖西大于10d的降水贡献率较大;各等级降水的发生率呈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趋势,而贡献率则呈相反的趋势。东兴、防城、北海、钦州和涠洲岛的暴雨贡献率较高,其次为融安、都安、桂林、平果、凤山和灵山;在研究时间段内,降水历时短的降水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的站点较多,降水历时长的降水发生率呈减少趋势的站点较多。各历时降水贡献率的变化趋势和发生率基本一致。各等级降水的贡献率和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表现为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暴雨呈增加趋势,中雨则表现为发生率增加趋势的站点偏多,而贡献率减少趋势的站点偏多。
-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