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采自新疆的野生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 (Pall.) Herb.]种子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消毒方式、培养条件、种子预处理、贮藏条件对鸢尾蒜种子无菌萌发及离体鳞茎形成的影响。无菌播种结果表明:75%乙醇涡旋30 s,结合2%NaClO 5 min是种子的最佳消毒方式,污染率为0;鸢尾蒜种子在4℃条件下的萌发率在94.0%以上,而在25℃条件下则几乎不萌发。贮藏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很大,4℃贮藏6个月后种子依旧能够正常萌发,而室温(25℃)贮藏6个月后种子完全丧失发芽力。筛选出的最有利于鸢尾蒜离体鳞茎形成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1.0 mg/L+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 NAA)0.2 mg/L+蔗糖30 g/L,在该培养基上播种30 d后出芽整齐,然后转入25℃光照条件下,再转接至含60 g/L蔗糖的MS培养基上,可形成膨大的鳞茎。总之,该研究建立的鸢尾蒜无菌播种和鳞茎形成体系,为野生鸢尾蒜的离体资源保存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