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心脏性猝死的3型长QT综合征一家系报道

作者:周慧; Li Zhang; Ali Raza Ghani; 朱文根; 周琼琼; 申阳; 谢金燕; 曹青; 万蓉; 胡金柱; 洪葵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3(12): 1046-1050.

摘要

目的采用基因检测和电生理功能分析诊断长QT综合征(LQTS)患者,发现有潜在患病风险的家系成员,以提供临床评估与适当的治疗。方法采集和分析1例LQTS患儿及所在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200例具有相同种族背景的健康个体作为正常对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LQTS先证者候选基因KCNQ1、KCNH2和SCN5A外显子及附近上下游序列,直接测序并进行分析。如发现突变,进一步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该突变进行电生理功能分析,并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特定突变基因筛查,寻找基因变异及评估其发生心脏性猝死风险。结果先证者12导联常规心电图初步诊断为LQTS。临床上给予美托洛尔(25 mg、2次/d)治疗,患者服药第3天于午饭时猝死。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SCN5A基因上存在一个杂合子错义突变(V411M),在正常对照组该位点未发现基因突变。与野生型相比,V411M突变型钠通道表现为峰值钠电流[(230.8±27.6)pA/pF比(101.2±10.9)pA/pF,n=10,P<0.01]及晚钠电流[(156.6±13.6)pA/pF比(95.9±7.9)pA/pF,n=12,P<0.01]增加。测试脉冲电压在-50 mV时,V411M突变型的钠通道激活数目明显多于野生型(85.0%±7.4%比41.5%±2.6%,P<0.01)。V411M突变型稳态激活曲线左移,而稳态失活曲线无明显变化。另外,其他家系成员进行SCN5A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母亲、外祖母为无症状突变携带者,给予适当临床评估及长期随访。先证者的同卵双生姐姐及姨妈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结论首次在国人LQTS患者SCN5A基因上报道一个杂合子错义突变(V411M)。V411M突变导致钠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增强"效应,构成3型LQTS的发病基础。基因检测和电生理功能分析有助于明确LQTS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疾病诊断,并提供重要临床评估与治疗,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