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一些地方自觉不自觉地把扶贫标准拔高,甚至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看谁的标准高,对贫困户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设置的地方性考核指标明显超过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这些做法使得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差距太大,出现"悬崖效应"。一些地方对贫困村、贫困县的退出,规定了很多硬性的验收指标,验收指标也存在层层加码的问题,有些指标确实与"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太直接关系。这导致为了完成这些硬性指标,一些贫困县确实尽力而为,但是没有量力而行,甚至不惜举债搞贫困村建设,有的贫困村一次性就投入一两千万元资金,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出现了"悬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