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源始"性问题。近年来,研究这一问题的论文、论著非常多。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一个共同的逻辑"预设":有效性是教育决策者或教育者的有效性,有效性是一种"为他"的工具性的有效性。实质是,作为观测与测量点的主体代替了伦理、审美和政治的主体,这样就会出现"我们越强化,我们越弱化"的悖谬现象。有必要对这一"先在的假设"进行反思和发问:谁的有效性,何种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