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于2018年10月4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洛阳市高新和林校2个采样点位同步连续采集秋冬季PM2.5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PM2.5中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进行了分析测定.对优良天和污染天PM2.5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和组成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主要来源进行了定性解析,并使用苯并[a]芘(Ba P)毒性当量法和增量终生致癌风险模型评估了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采样期内,高新和林校两个采样点的PM2.5中16种PAHs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4.33~90.26 ng·m-3和23.81~76.99ng·m-3.随着PM2.5污染程度的加重,PAHs浓度明显升高(污染天为优良天的1.3倍),不同环数PAHs贡献顺序均为:4环(43%~48%)>5~6环(32%~35%)>2~3环(20%~22%).大气中PAHs主要来自于燃烧源,包括燃煤、生物质燃烧以及机动车排放等,其中燃煤对PAHs污染贡献最大(优良天:49.28%~56.38%,污染天:49.44%~60.60%). Ba P毒性当量浓度表明,污染天存在更高的人体健康风险;增量终生致癌风险结果表明,污染天致癌风险高于优良天,成人呼吸暴露风险高于儿童,在研究区域内不同污染水平下健康风险属于可接受水平(<1×10-6).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