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阳明的致良知是用良知本身做工夫,因此在致知之前要先对良知本体有一定程度的体认。但常人对良知本体的体认、体贴很难透彻、精全,这就存在一个对良知有所体认但却未至纯粹、精全的中间状态,即良知的“未充量”状态。但知虽有未充,却依旧可知善恶、辨是非,不失天赋“良”性。也即是说良知有蔽有未充是一义,不失先在性、具足性是另一义,两义并不矛盾,一时并在、共存,而这就为笃实致知实践预留了空间。对良知未充量状态的抉发,一方面透显出了阳明良知概念的包容性与具体性,另一方面对阳明后学致知理脉的疏理以及现世致知实践的开展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