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伟; 崔静; 勾善淼; 殷涛; 熊炯炘; 王春友; 吴河水*
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9, 18(10): 946-950.
DOI: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9.10.010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1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2例;中位年龄为49岁,年龄范围为36~67岁。61例患者中,4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设为开放组;21例采用MARPN治疗,设为MARPN组。两组患者均按照《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进行规范化的非手术治疗后行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术中和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体质量下降、血糖异常及脂肪泻、肠梗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情况,随访时间终点设置为术后1年,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术中和术后情况:开放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再次手术例数、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77±20)min、(13.0±3.6)d、(9.0±2.7)d、8例、9例、45.0%(18/40)、7.5%(3/40)、(37.0±6.3)d、(49±8)d、(84 321±8 872)元;MARPN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9±20)min、(2.7±0.9)d、(1.9±0.4)d、6例、2例、19.0%(4/21)、0、(21.0±2.7)d、(39±6)d、(58 594±3 576)元;两组患者再次手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9.61,15.34,χ2=23.76,4.02,36.03,t=11.07,5.93,8.43,P<0.05)。开放组患者中1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胰液漏、肠瘘分别为2、3、9、4例;MARPN组患者中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上述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0、0、3、1例。两组发生并发症患者,针对病因分别采用内镜、介入、放置空肠营养管、回肠造瘘等方法治疗。开放组患者死亡3例,MARPN组患者均痊愈。(2)随访情况:61例患者中,47例获得术后1年随访(开放组31例、MARPN组16例)。随访期间开放组患者中体质量下降4例、血糖异常11例、脂肪泻5例、不全性肠梗阻4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5例;MARPN组患者中上述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2、6、2、0、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02,0.01,0.03,0.90,P>0.05)。结论 MARPN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IPN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