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工艺对药用大黄功效组分的影响

作者:丁一明; 商彤; 石玥; 赵婷; 张媛; 李莉*; 魏胜利*
来源:中国现代中药, 2020, 22(04): 591-595.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191116003

摘要

目的:确定不同功效型大黄的干燥工艺。方法:采用HPLC分别测定药用大黄中鞣质类、二蒽酮类、游离蒽醌类及结合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下,药用大黄中鞣质类、二蒽酮类、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鞣质类含量为指标,根茎最适宜干燥条件为切1 cm厚、60℃干燥,根为切1 cm厚、30℃干燥;以二蒽酮类含量为指标,根茎最适宜干燥条件为切1 cm厚、60℃干燥,根为切5 cm厚、40℃干燥;以游离蒽醌类含量为指标,根茎最适宜干燥条件为切3 cm厚、50℃干燥,根为切3 cm厚、30℃干燥;以结合蒽醌类含量为指标,根茎最适宜干燥条件为切5 cm厚、40℃干燥,根为切5 cm厚、70℃干燥。结论:不同功效组分型大黄的定向加工方式不同,可以通过降低干燥温度或增加切片厚度的干燥工艺,定向加工泻下攻积型大黄;通过提高干燥温度或减小切片厚度的干燥工艺,定向加工出清热泻火型大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