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对其实施有效保护已面临困境。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众多非物质文化因子的展示舞台,科学合理的民族节庆旅游开发,一方面将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创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保护主体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由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转变、将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相结合,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