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250例IFF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组(n=137)、Gamma3髓内钉(TGN)组(n=35)、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IN)组(n=38)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组(n=40)。记录4组患者的围术期及预后情况,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IN组与PFLP组的手术时间均长于PFNA-Ⅱ组,PFNA-Ⅱ组与TGN组的术中出血量均低于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LP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与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手术方式为影响HHS与FRS评分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年龄分组的单因素分析显示,4组患者在82~99岁阶段的HHS和F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FF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髓内固定比髓外固定更有利于髋部功能的恢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