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宋仁宗朝大贤尹洙的死亡经各思想阵营的阐释形成一桩书写公案,涉及古典死亡文化各个方面,并折射出唐宋思想变迁的轨迹。庆历新政失败后,庆历士大夫漂泊地方十年。其间尹洙之死促使生者协力承担纪念文字,他特异的临终反应成为写作重点。范仲淹最初在讣告信和祭文中提出释老齐死生说,后转向儒家正命说,得到欧阳修和韩琦的响应。三人在尹氏集序、墓志、墓表等公共文字里共同完成基于儒家生死观和性命观的解释。而僧人契嵩参验内外证,重提佛法说。范、欧、韩的自反,契嵩的附会,以及双方的分歧,皆是北宋中期儒学与佛老争夺死生性命话语权的表现,反映当时排佛老论的特征及中古二元世界观的退潮。同时庆历士大夫的儒学生死观又带有过渡色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