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GIT)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处置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九八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26例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后出现急性血小板减少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等)、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发生、恢复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与各种药物应用的时间关系,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6例患者入院时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应用替罗非班后发生GIT平均5.3±4.5 h,发生率1.9%,其中轻度GIT 16例(1.2%),重度GIT 7例(0.5%),极重度GIT 3例(0.2%);②血小板最低计数为8.4×109/L,平均最低血小板计数57.3±27.3×109/L,停用替罗非班后平均54.0±24.8 h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③18例GIT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9.2%,其中轻微出血16例(61.5%),严重出血2例(7.7%);8例(30.8%)无出血事件发生,其中2例(7.7%)发生过敏反应。结论①GIT多在替罗非班应用早期(1~24 h)出现,应注意及早检测血小板;②各种出血事件非GIT特异性表现,部分以过敏反应为首发表现;③发生GIT时应综合评估病情,慎重停用其他抗栓药物,避免恶化ACS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