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调适能力。当前,很多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不强,抗挫折能力匮乏。笔者认为,心理韧性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培养来获得。具体来说,包括: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不完美;引导学生合理设定目标,学会正确归因;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批评与惩罚;开设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课程;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此外,来自家庭、学校的支持越多,孩子也会更具有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