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对大鼠足底切口痛模型术后镇痛效果及机制,试验选取体重为200~220 g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阴性对照组(CBD组,大鼠按体重腹腔注射CBD 30 mg/kg)、模型组(大鼠进行右侧足底切开术)和CBD干预组(即CBD+模型组,大鼠在足底切口痛模型建立前1小时按体重腹腔注射30 mg/kg的CBD),术前1天和术后6小时、1天、3天、5天、7天进行机械和电热痛阈值的测定,随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脊髓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脊髓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质量浓度,Western-blot检测脊髓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NF-κB表达量及定位情况。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模型组在术后6小时、1天、3天、5天、7天机械痛阈值和电热痛阈值均极显著降低(P<0.01),CBD+模型组在术后6小时、1天、3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CBD+模型组在术后6小时、1天、3天、5天、7天机械痛阈值和电热痛阈值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CON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增长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IL-6、IL-1β、TNF-α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脊髓5-HT、DA的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脊髓TLR4、胞浆和胞核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且p-NF-κB主要定位在脊髓背角内。而与模型组比较,CBD+模型组大鼠的体重增长率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IL-1β、TNF-α质量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脊髓5-HT、DA的质量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脊髓TLR4、胞浆和胞核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此外,CBD组与CON组相比,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CBD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下调下游炎症因子水平,也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5-TH和DA)释放,最终改善大鼠术后疼痛反应。
-
单位动物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