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竹类植物开花结实周期长,因此竹子开花并不常见。研究并明确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胚乳以及果皮的发育特性,以了解竹类植物浆果状颖果的发育过程,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动态变化。【方法】以金佛山方竹盛花期至果实成熟阶段不同发育期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外观形态观察和石蜡制片技术对金佛山方竹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利用石蜡制片、过碘酸-席夫反应与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金佛山方竹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内的淀粉粒动态变化,并根据内部胚乳形态判断金佛山方竹果实是否发育成熟。【结果】金佛山方竹种子胚和胚乳发育过程不同步,胚乳发育早于胚。当合子开始有丝分裂即第1次分裂时,胚乳中已有大量游离核。金佛山方竹胚的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以及成熟胚阶段,可划分为原胚期、胚分化期和胚成熟期3个时期。果皮由表皮细胞和内部薄壁细胞组成,随着果实的纵向伸长,其厚度也逐渐增加。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与果皮紧密结合。果实有后熟现象,采收后,胚囊中部中空,采后6~10 d,果实完成后熟,胚乳细胞逐渐充满胚囊,转为贮藏组织。淀粉粒数量在胚乳细胞中呈现由少至多的动态变化,而在果皮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持续存在,分布于薄壁细胞中。【结论】金佛山方竹果实属于浆果状颖果,包括果皮、种皮、胚乳及胚;胚和胚乳发育不同步,胚的发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胚乳;果实采摘后有约7 d的后熟期,淀粉粒分布于果皮薄壁细胞和成熟胚乳细胞中。
-
单位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