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推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本文使用2014—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产出,这主要是由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利用率的提高,而不是农业人口的增加。通过地区和农作物种类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山地地区的农业产出促进作用更大;相比于肉类,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粮食类作物、油类作物、棉花类作物的产量具有更大的正面影响。因此,本文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继续完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建设。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