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久以来,昼夜节律与人类身心健康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受内外环境的影响,个体间的昼夜节律相对一致但又不尽相同,睡眠时型的差异即为其中一个典型表现。整体上,人的睡眠时型可分为清晨型、夜晚型和中间型,众多研究表明,清晨型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子,夜晚型则是对心理健康存在巨大威胁的风险因素。本文对近年来睡眠时型对个体心理行为活动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阐述,并从心理、生理(基因)和脑神经层面探讨了该影响背后的潜在作用机制,最后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