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工人ERCC8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

作者:何越峰; 杨晓波; 白云; 陈永文; 王静; 邬堂春
来源: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05): 439-441.
DOI:10.13213/j.cnki.jeom.2008.05.031

摘要

[目的]探讨焦化厂工人ERCC8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某焦化厂多环芳烃(PAHs)接触者207名焦炉作业工人和115名无PAHs接触及其他毒物暴露者,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淋巴细胞.使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观察DNA损伤情况;采用TaqMan-MGB探针检测ERCC8基因分型:运用PHASE2.0.2遗传分析软件计算单倍型。[结果]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OTM)高于对照组(经对数转换后分别为1.25±1.17和0.53±0.9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接触组中,ERCC8基因Rs3117位点CT+CC和TT基因型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OTM分别为1.57±1.13和1.1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区Rs158920位点CT+TT和CC基因型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OTM分别为1.14±1.21和1.24±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相应位点的OTM分别为0.54±0.93和0.56±1.00以及0.52±0.86和0.54±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触组中,两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对中CT/CT单倍型对和其他单倍型对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OTM分别为1.20±1.17和1.36±1.17;对照组分别为0.54±1.02和0.51±0.9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ERCC8基因Rs3117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和DNA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联。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