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位及不同透视工具下,应用Inter Tan和PFNA-Ⅱ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为初学者提供可选择手术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科应用Inter Tan、PFNA-Ⅱ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AO分型为A1、A2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侧卧位PFNA-Ⅱ组及平卧位Inter Tan组,各组60例,均在无牵引床下采用手法复位后进行内固定治疗,侧卧位组采用C臂透视,平卧位组采用G臂透视。其中侧卧位PFNA-Ⅱ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65~95岁,平均79.0±7.4岁;平卧位Inter Tan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63~89岁,平均79.0±5.9岁。比较手术中各组放置大粗隆定点定位针及打入股骨颈定位针在正侧位片上的准确性,安装内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表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因出院1月后死亡,属脱落病例,均在侧卧位组。G臂透视下平卧位Inter Tan组放置股骨大粗隆导针及股骨颈定位针准确性高于C臂透视下的侧卧位PFNA-Ⅱ组(P<0.05),安装内固定时间Inter Tan组稍长于PFNA-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中出血量(P>0.05)、手术切口大小(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平卧位Inter Tan组高于侧卧位PFNA-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OA分型为A1、A2型,初学者可以选择平卧位无牵引床,G臂透视下进行Inter Tan内固定治疗,其具有较好的置钉准确性,术中出血、术中切口大小及手术时间并无明显增加,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与PFNA-Ⅱ内固定比较,也有优势。

  • 单位
    普宁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