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江牡蛎受精过程、胚胎及早期幼虫发育特征

作者:王岩; 吴彪; 葛广玉; 陈夕; 孙秀俊; 周丽青; 刘志鸿*
来源:海洋渔业, 2023, 45(03): 352-363.
DOI:10.13233/j.cnki.mar.fish.2023.03.008

摘要

为了解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从受精到早期幼虫发育阶段的发育特性,在水温22~24℃、盐度20~22的实验室环境中对采自山东东营丁字湾海域的近江牡蛎进行人工授精,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近江牡蛎受精、早期胚胎和幼虫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核行为变化进行观察,并对这一过程中牡蛎的壳长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成熟的未受精卵呈梨形,卵径为50μm左右,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受精卵在受精后15~20 min、25~30 min,先后排出第一、第二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在受精后30 min左右先后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雌、雄原核各自形成染色体组,在卵子中央发生联合,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受精后45 min左右,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体积不等的卵裂球;受精75 min后,受精卵开始第二次卵裂,90 min后形成4个卵裂球,进入4细胞时期;6 h后受精卵发育至桑葚期,8~10 h进入囊胚期,12~15 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27~30 h左右发育成D形幼虫,5 d左右进入壳顶幼虫时期,17 d后幼虫陆续开始出现眼点,22 d后发育为附着幼虫,而后在30 d左右变态为附着稚贝。研究中还发现了少数多精入卵现象,该过程会影响受精卵的正常分裂,造成胚胎发育畸形乃至死亡。研究结果可为近江牡蛎的苗种繁育、遗传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