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和柔性更强的机械化或智能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产品生产的主导,而手工生产模式已经处在日益被淘汰的边缘。观察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两种生产模式所生产的产品存在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并进而会影响他们的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但已有的研究认为手工生产产品(简称手工产品)较之于机器生产产品(简称"机制"产品)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是源于"爱",很显然该解释存在具体性不足的问题。而本研究认为,手工产品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心理意象,而心理意象会驱动消费者产生心理所有权和心理安全感并进而会产生溢价效应。通过3个实验,研究发现:(1)手工产品较之于"机制"产品更容易产生溢价效应;(2)手工产品的溢价效应存在多重中介机制,例如"心理意象→心理所有权"和"心理意象→心理安全感"等,同时有效排除了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中介效应;(3)认知资源会调节手工产品的心理意象,并进而影响其心理所有权与心理安全感,最终会影响到手工产品的溢价效应。该研究结论不仅对深化和完善手工效应、心理意象、心理所有权和心理安全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厂商改变生产方式、促进手工产品销售和消费者理性看待手工产品、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