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潘云; 刘卫平; 李金范; 张文燕; 李俸媛; 陆晓茜; 李丹; 李甘地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5, (04): 218-222.

摘要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对96例LBL作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患者中位年龄16 ( 4 ~72 )岁。男69例,女27例。结果 原发于淋巴结者73例,其中伴纵隔肿物31例;骨髓侵犯15例。临床Ⅲ~Ⅳ期73例,中位生存期5. 5 (2 ~120)个月。TdT阳性率为75. 0% (72例), CD99阳性率为92. 7% ( 89例)。肿瘤为T细胞标志者78例,B细胞标志18例。小于30岁年龄组T细胞标志占82. 1% (64例),伴纵隔肿块者T细胞标志占93. 6% (29例)。T LBL、临床Ⅲ~Ⅳ期、Ki 67增殖指数<80%以及非化疗组预后较差(P<0. 01)。结论 青少年男性,临床上出现纵隔占位伴浅表或多处淋巴结肿大应考虑LBL可能;TdT阴性不能排除LBL诊断;T LBL多见;临床分期、免疫表型、Ki 67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及时有效的化疗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