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高危新生儿眼底疾病的患病率,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危险因素及视网膜出血(retinal hemorrhage,RH)的临床分级,为新生儿眼底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的687例早产儿及足月小于胎龄儿,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联合便携式眼科广域成像系统PanoCam(PanoCam LT)进行初次眼底筛查,对初筛发现有眼底疾病或视网膜未血管化的新生儿进行复筛随访。结果 687例受检者初筛发现眼底病变179例(26.1%),其中ROP 116例、RH 61例、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2例。ROPⅠ、Ⅱ、Ⅲ区分别有3例、34例、79例,1、2、3期分别有107例、7例、2例,无4、5期病变,2例阈值病变,1例阈值前病变。早产儿RH 43例,足月儿RH 18例。单因素分析提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超过5d吸氧史、新生儿输血和新生儿窒息与ROP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出生胎龄及窒息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202例完成随访者中,3例初筛为阈值或阈值前病变术后预后良好;1例复筛进展为ROPⅡ区3期plus需手术治疗;3例早产儿RH复筛为ROP 1期后病变自行退化,余出血均基本消退;3例初筛为视网膜未血管化发展为ROPⅢ区1期后自然退行,余均血管化。结论推广早产儿及足月小于胎龄儿的眼底疾病筛查及跟踪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