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发病、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23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典型川崎病(CKD)和非典型川崎病(IKD)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①CKD与IKD在四肢硬肿、脱屑,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皮疹,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61.0%vs 22.9%,χ2=30.89;88.2%vs 32.1%,χ2=74.68,94.9%vs 39.0%,χ2=83.92;77.2%vs34.5%,χ2=40.54;80.8%vs42.5%,χ2=34.74,P=0.000)。②KD发病率1岁左右最高;3月、5月有两个发病高峰期。③两组在白细胞(WBC)(χ2=6.942,P=0.008)、中性粒细胞(N)(χ2=23.474,P=0.000)、C-反应蛋白(CRP)(χ2=12.82,P=0.000)、CD3+T淋巴细胞(χ2=8.566,P=0.003)、CD8+T淋巴细胞(χ2=7.416,P=0.006)、谷丙转氨酶(ALT)(χ2=7.584,P=0.006)、民族(χ2=3.944,P=0.04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归分析显示:WBC(OR=0.464,95%CI 0.219~0.980,P<0.05),N(OR=0.319 95%CI 0.138~0.736,P<0.05),与IKD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汉族儿童典型川崎病的发病率更高;不典型川崎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更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