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草地约95%的碳储量都储存在土壤中,草地对全球碳循环和土壤碳固存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本实验以若尔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未恢复、恢复1年、恢复4年、恢复8年时间的4块沙化草地,探究高寒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全碳和植物根系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若尔盖高寒草地土壤碳含量受到恢复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影响,随着恢复时间的推进恢复草地的土壤全碳、有机碳、无机碳含量皆高于未恢复草地。有机碳含量在恢复8年达到最高,而无机碳则在恢复1年最高,分别是未恢复草地的7.55、11.78倍。恢复1年、恢复4年草地的土壤有机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表层(0~20 cm)低于深层(20~50 cm),而恢复8年草地则是深层低于表层。而土壤无机碳无论是恢复1年、恢复4年、恢复8年的草地皆是0~5 cm土层的最高。SOC/SIC为恢复4年>恢复8年>恢复1年,且深层(20~70 cm)土壤有机碳占比要高于表层(0~20 cm)。(2)根系特征(根长、根体积、组织密度和根生物量)随着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并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无机碳含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植物根系特征相关但不显著。在沙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含量显著升高,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也逐步改善。因此,对退化草地实施人工干预,进行次生演替是增加高寒退化生态系统土壤碳汇的一种有效策略。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