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失眠疗效评价医生队列研究

作者:孙亚男; 于长禾; 袁玉虎; 周雪忠; 刘岩; 闫世艳; 黄小波; 陈文强; 何丽云; 刘保延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09): 73-77.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7.09.020

摘要

目的:以失眠为例,评价医生辨证论治失眠的效果,分析不同医生的疗效差异及疗效特点;探索应用医生队列研究构建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方法:纳入合格患者,4名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患者治疗方法、就诊时间和治疗疗程,地点为日常门诊。选择临床医生公认的PSQI和TST治疗前后有效率作为判效标准比较和评价医生间辨证论治疗效。其次,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整理每个医生证-治-效的关系和内容。最后,通过数据挖掘结果补充不同医生的证治效内容并比较不同医生间证治效内容的异同。结果:四名医生在TST和PSQI两个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上,疗效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医生C、医生D、医生B、医生A。影响辨证论治失眠疗效主要因素是与疾病相关的症状。数据挖掘结果以医生A为例,在专家文本方的基础上分析得到3个核心类方,通过挖掘类方得到核心方药,对应人群特点和疗效变化特点。医生A个体辨证论治的证治效相关性强于医生间证治效相关性,医生个体证治效关系的紧密程度较高,医生之间证治效关系存在差异;结果说明辨证论治是以医生为核心,证治效紧密相关的个体化诊疗过程。而且结果证明队列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法是科学且可行的。结论:以医生为核心的队列研究方法可以评价辨证论治的效果,分析医生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以医生为核心,证-治-效紧密相关、动态的、个体化与整体调节的辨证论治结局的评价是科学且可行。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