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纪前期,契丹数次南下。在河北路方向,契丹军队主要经居庸关、古北口、平州三个方向并取道易、定二州南下。在河东代北地区因地势平坦虽无方向选择,但南下路线仍然有三:一是沿振武经胜州南下,二是过云州经雁门关南下,三是自新州经蔚州南下。契丹选择南下路线在战略上以最短原则为考量。在战术上受制于地理因素。在粮草补给上,契丹军队更多需要考虑战马所需的草料补给。作战区域内草场的消耗对契丹南下作战产生了消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契丹骑兵的战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