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双向性研究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123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估度普利尤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主要指标为治疗前、治疗4、8、12、16周的患者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峰值数字评定量表(NRS)、以患者为导向的湿疹测量评分(POEM)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治疗前后各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类型皮损及不同IgE水平患者疗效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采用基于稳健标准误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123例AD患者中, 107例纳入疗效分析, 85例(79.44%)完成了至少4周治疗, 其中6例(7.06%)达EASI75, 23例(27.06%)达EASI50, EASI、NRS、POEM、DLQI评分(10.41 ± 6.72、4.12 ± 1.74、8.60 ± 4.29、7.81 ± 4.3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8.08 ± 10.69、7.21 ± 2.01、16.88 ± 5.74、12.95 ± 5.95), 均P < 0.001。共47例(43.93%)完成了至少16周治疗, 28例成人患者中23例(82.14%)、19例青少年及儿童中17例(89.47%)达EASI75及以上;治疗4、8、12、16周EASI、NRS、POEM、DL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 且第4、8、12、16周各评分均显著低于前一相邻时间点(均P < 0.05)。治疗4周时, 伴结节性痒疹的AD患者EASI评分改善率显著低于不伴者(U = 151.00, P = 0.006), 而伴与不伴干皮症的AD患者间EAS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6周时, 不同类型皮损患者间EASI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基于稳健标准误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第16周时EASI改善程度与皮疹类型无关(β = 3.20, P = 0.075), 和年龄(β = -0.22, P = 0.030)、成年与否(β = 9.54, P = 0.049)、直系亲属家族史(β = 7.46, P = 0.017)具有相关性;NRS评分改善程度与皮疹类型(β = 0.55, P = 0.032)、年龄(β = -0.04, P = 0.033)、体重(β = -0.05, P = 0.020)、成年与否(β = 2.06, P = 0.003)、是否合并使用抗组胺药物(β = -1.91, P = 0.001)具有相关性。不良反应:123例患者中, 6例(4.88%)发生结膜炎, 2例(1.63%)出现面部红斑。不良事件:1例右前额出现白癜风样改变, 3例分别因过敏性紫癜、双上肢周围神经远端轴索损害、癫痫停药, 与度普利尤单抗的相关性不确定。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AD疗效显著, 总体安全性好, 可作为传统治疗欠满意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