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阳明,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在明代儒学界地位举足轻重;黄佐,作为岭南儒学的后起之秀,在明代学界颇负盛名。历史上黄王两人曾有过两次重要的会面,但《先三乡贤年谱》上有关第一次相会缘由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来源于黄佐门人黎民表《泰泉先生黄公行状》与《明史》,另一说源于黄佐本人《庸言》。通过两种说法与黄佐本人生平吻合程度的对比,考证行状与《庸言》两个原始出处文献的可信程度,判断《庸言》、《先三乡贤年谱》所记载的历史事实更合理真实。借着对两人初会史实的考辨,以及《论学书》中的语录记载,至少证明黄佐存在对王阳明"心学"的质疑态度——在黄佐看来,"阳明之道"不是他心中所追求的儒道,他所追求的是宋代二程与朱熹理学,而不是佛释色彩颇浓的"阳明心学"。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