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乡土社会从生存型向发展型需求转变,情感性需求已成事所必至。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不能"一供了之",需要"见物又见人",需要把情感性需求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视野,并在服务中突出可及、道义、同理和人民性逻辑,进而增进主体间情感联结。区别于纯粹的经济理性和事本取向,基本公共服务中的情感联结契合了儒家的伦理传统,体现了服务的人民性与合情性,成为了民生连民心的重要机理,具有增强政治认同和提升获得感的重要功能,构成了良政善治的重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