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与瑞替普酶(reteplase,r-PA)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透析患者132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r-PA治疗组105例,rt-PA治疗组27例。溶栓治疗后观察两组再通率、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危险因素、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A组溶通22例(81.48%),r-PA组溶通82例(78.10%),两组内瘘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7比82/105,χ2=0.147,P=0.701),rt-PA组溶通时间慢于r-PA组[3.75(1.754.88)比1.50(1.503.23),Z=-2.135,P=0.033]。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下降,rPA组较rt-PA组下降更显著[(1.92±0.88)g/L比(2.73±0.88)g/L,t=-5.331,P<0.001],但仍在安全范围。在轻度出血的发生率上rt-PA组低于于r-P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比17/105,χ2=0.726,P=0.394)。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重要脏器出血。结论 rt-PA与r-PA在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中效果大致相当,具有再通率高、剂量小的优点,rt-P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可能更小,出血的发生率更低。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