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构建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的最佳方式。方法: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对照组常规饲养,不予手术处理。手术组采用单纯60%肝切除术。模型组行60%肝切除术后予以20 mg/100 g D-氨基半乳糖(D-GalN)和10μg/100 g脂多糖(LPS)腹腔注射。观察造模过程中各组大鼠死亡情况。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后24、48 h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24、48 h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后48 h内,仅模型组大鼠非正常死亡3只,生存率为70%。造模后24、48 h,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手术组(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后24 h肝细胞呈灶状坏死,结构紊乱,可见肝细胞水肿;造模后48 h肝细胞呈大块状坏死,结构紊乱,较对照组及手术组更符合肝衰竭模型要求。结论:60%肝切除术联合D-GalN及LPS腹腔注射操作简便,大鼠死亡率低,成模率高,为制作ALF大鼠模型的较理想方法。
-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