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明确2种叶型膏桐叶片形态结构和光合特性差异,探讨皱叶膏桐高产原因,为膏桐遗传改良与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观测膏桐和皱叶膏桐的叶形态、解剖结构、光谱反射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光合参数日变化,探究不同叶形态膏桐幼苗的光合作用能力差异。【结果】1)除叶柄长度外,皱叶膏桐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均显著低于膏桐。2)皱叶膏桐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膏桐,2种膏桐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3)皱叶膏桐的叶肉细胞体积显著小于膏桐,并且两者排列方式不同。4)在绿光波段和近红外光波段,皱叶膏桐叶片的反射率明显低于膏桐。5)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化学效率Fv/F0,均无显著差异;皱叶膏桐PSⅡ反应中心参数Y(Ⅱ)和Fv′/Fm′均高于膏桐;2种膏桐的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电子产量Y(NPQ)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电子产量Y(NO)日变化趋势均一致,但皱叶膏桐的Y(NPQ)高于膏桐,Y(NO)低于膏桐,表明皱叶膏桐的光保护机制优于膏桐;在8:00—14:00时段内,皱叶膏桐的净光合速率参数Pn、气孔导度参数Gs以及蒸腾速率参数Tr均高于膏桐;在14:00—18:00时段内,膏桐的光合参数均呈下降趋势,皱叶膏桐则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结论】与膏桐相比,皱叶膏桐叶片面积较小,叶绿素含量较高,对光的截留、吸收以及光能转化的能力均较强;在高强光条件下,皱叶膏桐的光损害调节能力更强,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即皱叶膏桐的形态结构更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