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日记,是最早的文学载体,最原始的历史记录,最古老的书写形式,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知道,中国国学经典书籍成千上万、洋洋大观,浩如烟海、堆积如山。那么,这些典籍是怎样写成的呢?以愚拙见,这些书卷应该说是由日记演变进化而来的。在远古时代,在没有笔墨和文字之前,原始部落的先民们即类人猿们是靠“结绳记事”或用坚石硬木在龟甲、兽皮上刻印记号的方法来记录事情的,发明了毛笔和碳墨后,开始在树皮上、竹片上刻刻画画,再后来发明了文字和纸张,开始在纸上记录事情。可以说“结绳记事”是最早、最古老、最原始的日记,是在没有文字之前的日记雏形,有了文字笔墨才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才有了日记的前生后世,才有了诸多的文章、书籍流传于世。可以说有许多国学典籍是以日记形式或参考日记写成的,也可以说是先写日记记录事情(事件)经过(过程)再汇集编纂成书。如《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们回忆记录老师的三言两句、锦言良句而成;《徐霞客游记》是将每天的出行见闻记录下来编辑成书;《曾国藩家书》是他从武30年来、150封书信(日记)随想随笔的真知良言。另外《齐民要术》是通过对农作物、畜禽养殖的观察,记录它们的成长、成熟、收获的季节(日期)汇集总结;《本草纲目》也是通过数百种植物、矿物、生物、动物的药理作用,在反复实验记录下来后再编纂成药典的;《针灸甲乙经》是扎哪个穴位治什么病总结出来的针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