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国志》成书后,学者一度热议三国时期的"正统"之争。陈寿、司马光等以曹魏为正统,朱熹、郝经等以蜀汉为正统,即"尊曹抑刘"与"尊刘抑曹"之争。唐宋以来,民间文学中大体上以刘备为正统,视曹操为篡夺者。[1]因此,早期的民间三国故事中,刘关张、诸葛亮多作为故事主角,曹操一方则被塑造为强大的反派,故事就在正反派的激烈冲突中展开。[2]然而孙吴作为三国中同样重要的一方势力,根本没有争夺"正统"的资格,但也同样没有背负"篡夺"骂名的可能性,是三大势力中最为低调的一方。元明时期流传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从史书中擢选孙吴势力故事,填补了前朝文学的空缺,但总体上看,孙吴方面的情节最少,人物形象也比较欠缺,学者们对《演义》中有关孙吴方面的情节之注意,也多不如曹刘等主要人物。兹选取几位孙吴势力的主要角色,略谈其文学形象与史实之落差,兼论《演义》中配角形象塑造的成因与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