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据2015—2018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蓝圆鲹的生活史参数,采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分析其渔业开发状态,并探讨死亡系数、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估的影响。蓝圆鲹渐近叉长的估计值为26.00 cm,生长速率为0.19/a,自然死亡系数(M)为0.55,总死亡系数(Z)为1.41,当前捕捞死亡系数(F)为0.86。根据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模型,估计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下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曲线。当前蓝圆鲹的F0.1为0.596,Fmax估计值为3.602,F20%为0.421,F40%为0.220,当前捕捞强度远大于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警戒线F20%。当自然死亡系数由0.35增至0.85时,当前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10.29和0.79。蓝圆鲹拐点叉长为17.79 cm,临界叉长为13.58 cm,当前开捕叉长(12.76 cm)远小于其初次性成熟叉长,表明当前捕捞压力过大。浙江南部海域蓝圆鲹虽尚未处于生长型过度捕捞状态(F0.1<F<Fmax),但已处于补充型过度捕捞状态。为维持蓝圆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合理降低捕捞强度,提高开捕叉长,加强资源养护和管理。单位补充量模型结果对参数敏感,提高相关参数的精确性对模型准确估计至关重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