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20世纪20年代,有着“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租界林立、华灯璀璨。“富人乐洋洋,吃肉穿绸不费力,穷人昼夜忙,屋漏被破无衣食”。繁华的背影下,是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1920年立春过后,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老革命党人柏文蔚的公馆逐渐热闹起来。即便在堂间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的小黑板,依然挡不住设于这里的《新青年》编辑部“往来无白丁”,更挡不住工作生活于此的“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谈笑有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