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4年于泉州湾后渚港出水的宋代沉船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极盛。考察随船出水的文物可发现,10—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货币使用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香料、陶瓷等大宗商品成为实物货币,也抑制了对金属铸币和金银的需求;货牌(签)印证了大量阿拉伯人在中国经营香料的史实;中国铜钱在货币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古老的货贝并行不悖。从沉船形象而全面反映的诸多史实中可得到重要启示:各得其所、互惠互利的自由贸易,丰富了海上丝路沿线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增进了各国人民福祉;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兼容互通,体现出贸易货币和而不同的特点,促进了跨国贸易的繁荣和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开放包容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则是海上丝绸之路持续繁荣的重要根基。

  • 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