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开展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86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43例)和试验组(43例),其中摸红球为常规组,摸蓝球为试验组。常规组患者依据麻醉医师临床工作经验和患者自身情况对麻醉深度进行调节,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深度实施精细化调节。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前、手术30 min、手术完成时的镇静程度、心率水平,手术前24 h、手术后24、72 h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得分以及谵妄出现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后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30 min、手术完成时的镇静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30 min、手术完成时的心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谵妄出现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开展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调节麻醉状态能够缩短术后拔管和苏醒时间,维持心率水平稳定,改善认知功能异常情况,获得有效镇静,减少谵妄。
-
单位苏州大学;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