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干细胞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受损心肌组织的替代治疗策略,运动预适应可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心脏保护效应,然而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运动预适应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于造模前进行8周跑台有氧运动,然后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干细胞治疗组和联合干预组于造模后隔天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9 L-1,1 m L),治疗4周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评估运动能力,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分离左心室,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估心肌梗死面积,Masson染色检测胶原容积分数,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毛细血管密度,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干预疗效: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运动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下降(P <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运动能力无显著差异(P> 0.05),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运动能力提高(P <0.05);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联合干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升高(P <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与干细胞治疗组比较,联合干预组运动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缩短分数、CD31阳性细胞率增加(P <0.05),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升高(P <0.05),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治疗组和联合干预组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表达升高(P <0.05),干细胞治疗组、运动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下降(P <0.05),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P <0.05)。与干细胞治疗组比较,联合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降低(P <0.05),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白细胞介素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升高(P <0.05)。结果表明:运动预适应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效果(抑制心脏重塑、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程),其机制与促进干细胞归巢、抑制炎症反应以及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 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